首頁

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

卡巴啦~生命樹

卡巴啦

"卡巴啦"一詞源於希伯來的阿拉姆迦勒底語,意思是"口述傳統"‧是近似冥想、打坐之類的方法尋找宇宙奧祕的修行法‧據說是摩西在西奈山受十誡時由神或者大天使一並傳授的‧此後一直以口頭形式流傳下來,直到第一、二世紀才見諸文字‧


現在的卡巴啦生命樹的概念為中世紀的猶太神祕主義者猶太教教士"拉比"所創,他將過去的古代知識以數字和字母的方式加以結合,作為解答宗教哲學問題上的依據‧後來猶太教徒更進一步將事物的起源區分為經由22種路徑環環相扣的10個數字,每個數字都對應一個希伯來文字母,具體的分類圖表則由生命之樹來表示‧13世紀因<<光輝之書>>(Sefher hazohar)而廣為人之‧這種說法到了16世紀已被發展成類似基督教型式的哲學理論‧全世界有極多宗教及流派信奉不同的生命之樹概念‧生命之樹的真意是象徵人類獲得救贖的過程‧線代表"存在的形式"(Forms of existence)、園代表"知覺的形式"(Froms of consciousness),前者是"智慧的次路徑",後者是"智慧的主路徑",整幅圖由"力"(Force)沉澱到"形"(Form),即救贖的過程‧

對於卡巴拉生命樹的看法,一般都認為生命樹中10個圓點代表了神的10個面,其左邊代表男性,右邊代表女性,而中間則是兩者的和諧地帶‧對其信徒而言,那10個園亦代表人類所能取得的能量中心‧這是古代宗教發展出來關於"神"的觀念,以黑碳和火焰來作比喻,人在黑暗中無法分辨出黑碳的存在,但一旦黑碳燃燒放出光芒,人們就可以發覺它的存在,可是火焰只是黑碳所表達出來的性質中的一種,決不能代表黑碳的全部‧古代思想家認為"神"也是這樣存在的,因而設計出了10種階段的神的屬性,稱之為"卡巴啦",而連結這10種屬性的流出經路的結構,就稱為"卡巴拉生命樹"

  

  

  卡巴拉沿革 - A brief history

  原為希伯來文,英文稱之為Cabala/Kabala/Qabala/Qabalah/Kabbalah 等不同的譯名(在使用上有細微的不同,在此不多做討論)。

  「卡巴拉」是猶太教的神哲學,傳說中它最原始的根源是出自於埃及文化。 相傳摩西,猶太教律法Torah的創造者, 將「卡巴拉」的概念完整的在這部律法之中體現。



  

  關於生命之樹

  生命之樹是「卡巴拉」的核心,它被視為是神造創宇宙的藍圖,或者有稱之為神體的構造圖。生命之樹不只是一個存在於紙上的圖樣,而是一個真正存在著的,一個三度空間的宇宙,也就是我們存在於其中的這個宇宙。

  一般認為生命之樹代表純粹的精神,一直到真實物體的產生,這樣一個過程的展現:IDEAL(理念類型)IDEA(思想)FORCE(力量)FORM(形體、物質)。

  而一個有趣的看法是,將生命之樹倒過檢視,則是由物體的存在,推想他存在的目的‧

  或是,對這人的在宇宙而言,是意識(consciousness) 、下意識/潛意識( subconsciousness)、超意識(superconsciousness)之間的溝通模式。或許,我們也可以用佛洛依德的「本我」、「自我」、「超我」來了解生命之樹的構造,則中間的和協之柱就代表著人類的意識「自我」(consciousness)。

沒有留言: